1. 主页 > 足球信用网

区块链技术赋能商业银行创新的探索

自从“十三五”规划将区块链技术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前沿技术开始,伴随“新基建”计划,区块链技术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后的“十四五”规划中区块链技术成为 “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由此可见,区块链技术是布局数字产业发展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区块链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最重要且对社会生活影响最重大的其中之一就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商业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程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加速数字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区块链赋能商业银行核心技术的创新

在全球经济下行和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经营压力,低效率和高成本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常见问题。而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加快升级其核心技术以便提供更高效低耗的服务。作为信息科技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降本增效等特性可以起到颠覆银行传统核心技术的作用。 

首先,区块链技术可以加强银行的存证安全和风险管理能力,智能合约可提高其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银行可通过使用区块链的私有链让所有相关用户处于一个内部共享的平台,不仅可以对在私有链上的借款方合规检查后利用全网广播形成共识,还可以及时了解在链上的贷款方的财务和经营变动等状况,省去了跨业务的交接费用和繁琐的审计流程。进一步借助智能合约将规定条件写入区块链底层,当条件被满足时,合约会不受到任何外界因素干扰而被强制执行。银行由此可提升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水平,不仅可以节约人力成本,还可以满足银行风险防控需求。

第二,区块链可以实现银行业务的全流程溯源,通过区块链的加密算法和时间戳等技术手段,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数据都可以实时记录上链,以便于随时查询与追溯。

例如,工银玺链作为工商银行于 2018 年自主研发的金融区块链技术平台,目前以“功能业界最优,性能业界前列”的成绩通过国家工信部五项可信区块链技术测评,工行运用这些成果,在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民生服务等方面构建了数十个场景,涉及业务应用近 80 个,服务机构超 1000 家,涉及资金规模超百亿元。而工银玺链的溯源技术也可以解决多个领域的问题,如工银玺链将慈善机构的善款捐赠在链上存证,每笔记录都不可篡改且可溯源,提升了公益平台的公信力;工银玺链还被运用在了扶贫商品与订单的溯源,以便于追溯扶贫产品产地、质量控制以及供应链管理。

第三,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簿的性质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内部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多属于资金密集型,也因此是风险密集型行业。为了符合风险监管要求,在关键时刻有证可查,商业银行常常有保留大量凭证、客户资料及多媒体资料的需求。在数据存储方面,区块链可以让不同网络节点共享数据,尤其是对于商业银行这种拥有大量金融交易数据的机构而言,可以减少对物理存储空间的依赖并且可以降低传统存储方式带来的遗失损坏风险。例如,很多国家大型银行会采用区块链用于内部完全不记名投票或评分、多媒体的内部信息存储、交易记录存储与分析、费用的流动等。为了赶上数字时代的变革,商业银行可增加对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方面的研发投入、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和区块链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管理运用能力。

区块链赋能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创新

在实践场景分类来看,银行中间业务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场景比较多。在已经实践的区块链应用中,支付结算、资产托管和供应链金融占比重较大。

首先,区块链赋能的央行数字货币建立了新的支付结算模式,使整个结算和清算流程更加高效透明,技术支持反洗钱行动。

基于区块链的新的支付结算模式,是指利用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货币以点对点交易方式进行支付结算。这样做的好处多多,一是转账等跨平台交易都需要借助第三方平台来完成,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但是数字货币可以直接完成点对点的交易,省去了中间费用。二是在风险监管方面,由于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可以实现交易的可追溯性,每单位的货币都是独一无二、有可共识的签名的,无论经过多少的交易都可以溯源。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常常面临洗钱风险,据保守估计,亚洲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合规活动上每年花费已经达到 15 亿美元[1]。通过区块链建立的银行间业务往来平台对系统中各银行存储在链上的大量客户信息做出追溯以发现可疑的线索,同时通过调取跨境支付与结算区块链中相关客户的交易信息进行完整对比,以此帮助提高监管透明度,督促反洗钱内部审查与外部检查。 

第二,在资产托管的业务上,区块链可实现合同签订线上化、交易监管实时化、账目核对自动化等业务处理能力。

一是区块链可以实现合同签订全流程线上化。传统的资产托管业务往往采用的线上流转审批后线下签订的模式,签订时需要各方在纸质合同上签字盖章,若签订各方处在异地还需要邮寄传递,则距离增加了签约时长。运用区块链可以在交易各方建立共识机制,实现合同的线上签订,签约效率和公信力均得到加强。二是区块链可实现交易管理实时化。在我国资产托管分为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两类,事前的监管虽然对金融交易的稽查来说比较有效但是却很难被有效实施,所以大多数交易只能实现事后监管,不能很好地有效管控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违规。运用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预先将交易合规校验条例整合在区块链上,每笔交易在触发这些预设的条款时才能完成,实现交易管理实时监控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三是区块链可以实现账目核对自动化。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以住宅、厂房、机器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这种资产业态使得银行有必要全程跟踪资产的动态信息。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这些资产的管理升级为“智能化”的数字资产,实现资产的分布式管理,进而增加实时监控的便利性。 

第三,供应链金融中信贷业务环节遇到的信用风险可通过区块链手段进行控制,提高征信系统的可靠性。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环节经常会遇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引发信用风险,因此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的时候需要先全方位收集客户信息,尤其是其经济实力和信用记录,进而对客户进行分类、用户画像和信用评级。但是这些数据往往都是零散的,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识别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区块链搭建的共享数据库可将征信和信贷流程一体化,利用区块链链式系统的性能进行信息追踪,将征信系统融入信贷业务平台,以此加强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征信对象的审批效率。

区块链赋能商业银行合作机制的创新

成立区块链合作平台有助于制定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行业标准、探索实践案例,可以加快区块链在银行行业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扩展。

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 30 余家头部银行共同为贸易金融提供公共服务的金融平台。该平台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跨境金融、国际贸易账款监管、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等。在平台上,若资料齐全,从客户提交贷款申请到银行完成放款,操作时长只需不到半小时,缩短了融资时间,提高了融资效率,同时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是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 11 家头部银行共同参与上线跨行福费廷业务功能模块。该平台主要应用场景有国内信用证和福费廷业务的服务。其通过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交易可溯、不可篡改”等特点,有效防控贸易金融业务风险。

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上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超过 170 家法人银行自主加入。该平台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与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等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创建该平台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境融资痛点、难点和政银企端可信信息交换和有效核验、银行间信息实时共享互动等。

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依靠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现了在核心技术上的积极布局,在业务上的日益创新,和在机制上的逐步完善,而新技术赋予商业银行更多元化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朋林,董一一.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8(21):46-52.DOI:10.19641/j.cnki.42-1290/f.2018.21.